2020年6月28日,由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新加坡研究中心主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协办的“后疫情时期的社会和社会治理”专题研讨会成功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1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0位师生相聚“云端”,围绕疫情对国际与中国社会的影响、世界秩序如何恢复、疫情控制过程中的治理经验等方面进行了观点分享和理论研讨。
首先,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教授代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新加坡研究中心,欢迎大家参会。杨斌副校长指出:“此时召开这样一个专题研讨会,来分析形势,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且展望今后社会治理的样貌,应该说是正逢其时,也非常必要。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治理制度的建设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共建”、“共治”、“共享”,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组织这样的会议,我想请大家畅所欲言,为社会治理体系和策略贡献自己的良知,也贡献自己的睿思”。
接下来,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曾劲松代表主办方致辞。曾秘书长指出:“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多次举办在线研讨会,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中国式治理、公共卫生系统与突发流行病、疫情冲击下的世界与中国,国际组织与疫情治理等议题展开了讨论,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经验、国际合作等多个角度发表了真知灼见。”
与会嘉宾线上合影
会议由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新加坡研究中心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何晓斌主持。在主旨发言部分,各位专家学者从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民生经济发展动力、以及社会心理层面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后疫情时期背景下的新思考。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社会学系教授李强阐述了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社会政策调整与社会应对,以及社会治理创新等三个方面的看法。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小劲分析了疫情下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社区职能问题值得特别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探讨了如何在后疫情时期重新思考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抓手的治理逻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平主要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分享有关顶层设计的思考。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提出后疫情时期“零散化数字个体”的概念,并分析了新的个体呈现形态对疫后社会治理的挑战。深圳大学海外利益研究院院长丁学良指出社会信任体系的构建对抗击疫情的重要作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周晓虹就“后疫情时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塑”主题展开发言。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李友梅用社会分层理论解释了疫情下引发的社会关系秩序变化与认同分化,强调社会治理研究要有新的问题意识。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赵鼎新在疫情控制过程中分析总结了国家走向现代化需要解决的三个困境。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客座教授毛大庆从人口学的角度介绍了疫情和中国重大发展课题的关系。最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路做点评发言。
新冠疫情对于全球都是巨大的危机和考验,各国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面临极大挑战,后疫情时期的一系列紧迫议题摆在世界各国面前,此次研讨会召集全国各高校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和探讨,意义非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